• long8-龙8(国际)头号玩家唯一官方网站

  • long8-龙8(国际)头号玩家唯一官方网站

    中文版  |   English  |   加入收藏  |   客服热线:400-0532-596
    龙8微信公众号
    龙8天猫旗舰店
    微生物技术资料
    文章检索
      首页 > 细菌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->血液制品无菌试验暂行规程

    血液制品无菌试验暂行规程



    录入时间:2011-3-30 10:08:13 来源:百度

    凡血液制品成品无菌试验,均按本规程规定进行。
     1.抽样
      1.1样品应随机抽取,具有代表性。
     1.2成品无菌试验,每亚批均应进行。按分装过程的前、中、后分别取样。
     1.3抽检量
      成品分装量少于100支(瓶)者,不少于3支(瓶)。
      成品分装量100-200支(瓶)者,不少于5支(瓶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成品分装量200支(瓶)以上者,按公式抽样。N代表
    成品批分装数。
      冻干血浆制品,每柜冻干200瓶以下者,抽1瓶;200瓶以上瓶,抽2瓶。
      2.试验用培养基
      2.1.检查需气性和厌气性杂菌,采用硫乙醇酸盐酪素胰酶消化液培养基。样品不含汞类防腐剂者,亦可采用不含硫乙醇酸盐的酪素胰酶消化液培养基。
      检查霉菌,采用改良马丁培养基。
       2.2.培养基装量
      薄膜过滤法,培养基装量为每支40ml。
      直接接种法,见4.2.2项。
      2.3.培养基处方、培养基灵敏度及无菌试验操作室参考事项,按1979年卫生部“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”进行。
      3.培育温度及时间
      需厌气菌培养于30-36℃及20-25℃培育时间,薄膜过滤法不少于7天;直接接种法不少于14天。霉菌培养于20-25℃,培育时间同上。
      4.试验方法
        4.1全部操作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。
      4.2.方法
      4.2.1.人血(或人胎盘血)白蛋白及人血(或人胎盘血)丙种球蛋白(包括各种剂型及不同用药途径制品),均采用薄膜过滤法;其他血液制品可用薄膜过滤法,也可用直接接种法。
      4.2.2.操作
      薄膜过滤法
      采用三联式或单个不锈钢、玻璃或塑料滤器,滤膜为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,滤膜孔径为0.22-0.3μm。
      取规定抽检样品数,各瓶以每瓶装量在100ml以下者取全量,100ml以上者取半量加入灭菌薄膜过滤器内,加压或减压抽滤。如为汞防腐剂者,在样品过滤后,还需用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薄膜3次,每次50-100ml。过滤后,无菌取出滤膜,分别放入需厌气菌培养基2支及霉菌培养基1支中,在规定温度培育。如使用一个过滤装置,则将该膜剪成3等分,分别放入规定培养基中培育。
      直接接种法
      取规定抽检样品数,接种于需厌气菌培养基4支及霉菌培养基2支。放适宜温度培育。
      静注制品,每支(瓶)接种1组培养基。每支培养基装量40ml,接种量5ml。
      肌注制品,每10支(瓶)混合接种一组培养基,每支培养基装量15ml,接种量1ml。
      对接种后混浊制品,在培育3-4天后,移种一代,其接种量与培养基量同上,培育时间前后不少于14天。
      5.判定
    5.1在接种后7或14天观察结果,无杂菌生长,应评为合格。
      5.2无菌试验发现杂菌生长时,可重试,但检品及培养基支数均加倍。若重试仍有同样菌生长,评为不合格;若有不同杂菌生长,可第二次重试(重试量与第一次重试同),如仍有杂菌生长,评为不合格。
    5.3.无菌试验不合格的亚批数占整批数的30%以上时,应整批废弃。
    发布部门:卫生部 发布日期:1988年10月24日 实施日期:1988年10月24日 (中央法规)
     

     

    上一篇:下一篇:一株不典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

    相关文章:
    血液琼脂基础原理及实验现象
    血液增菌肉汤、双相血培养瓶与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应用对比
    血液需氧菌、L型细菌及厌氧菌培养结果分析
    血液中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临床分析
    业务联系电话
       400-0532-596 0532-66087773
       0532-66087762 0532-81935169
    邮箱:qdhbywg@vip.126.com
    地址: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
    产品技术咨询
      工作日(周一至周六8:00-18:00):
      18562658263 13176865511
      其它时段:13105190021
    投诉与建议:13105190021 13006536294
    (注: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)